航空制造企业如何少走弯路?

航空航天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1-06-16

2155 1 6

​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纵观目前全球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的整体格局,有实力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在世界航空航天100强企业中,美国占44家,欧洲占据了35家。无论以产值还是以核心企业数、供应链企业数来统计,美国均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

近年来,我国的航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已有世界第二大的民航机队,而根据IATA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成长为民航需求最大的国家。同时,随着我国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的推进,国内通航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与城市空中交通的市场同样巨大。

另一方面,作为供给的我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与欧美规模上尚有巨大的差距。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航空航天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内外双循环下大背景下,作为硬科技代表的航空制造国产化替代成为热点。航空航天相关央企在扩大社会化采购,产业链供应链溢出效应日趋明显。

产业迎来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航空产业发展的挑战

巨大的需求中虽然潜藏着无数商机,但也暴露出了行业发展的诸多痛点:


 行业行业门槛多,需要 “引路人”门槛多,需要 “引路人”

从事航空制造需要跨越多个的商业、技术与管理的门槛,有独特的行业特点,比如型号在研发、适航取证、投入运营、生产速率提高、维修、改装乃至拆解等全生命周期中,有着不同的机遇。行业有多品种小批量、对于质量和技术要求严苛的特点,近年来对成本控制也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样就对供应商的质量、技术、效率、资质认证有综合性的要求。这样需要跨越多个门槛的协作性行业,多数民营企业和后来者单枪匹马参与航空制造需要摸索很长的一段时间,走很多的弯路。

行业亟需一位“引路人”。


 “需求”割裂,“供给”有待升级 

航空装备制造的各机型遵循各自的序列研发与制造,航空零部件的需求割裂、分散在各个主机厂和各个机型序列中,难以形成足够的“经济单位”,造成“供给侧”的民营企业低水平重复性投入多,未能形成各类资源合理配比的完整产业链。航空制造业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是严格的合格供方清单管理的高技术行业。行业的这种特点容易造成“资质不足无法进入市场,没有市场机会又无法取得资质”的“怪圈”。目前,国内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工序”的层次,协作少、升级难。

行业呼唤一个独立第三方平台。



我们的解决方案

在如此诱人的市场面前,“观望者”如何拿到航空制造的“入场券”?“入场者”如何挖掘优质供应商和关键客户?“推动者”如何实现高效精准招商与投资?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航空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愈加突出的痛点和需求。

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洞察及行业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航空产业网团队搭建了一站式供需解决平台,助力企业、政府解决各类行业发展问题。

核心产品航空产业数据库是覆盖全球民用航空制造产业链的数字化资源库,包含22个一级大类,百余个二级三级分类,15000+航空制造类企业信息及2300+航空资质数据。

我们有信心,产品对企业客户拓展和采购寻源有显著的效率提升作用

我们也为会员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辅导企业获得各类资质,促进企业能力的提升。


值得欣慰的是,作为航空产业数字化第三方平台的开创者,我们理念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的认同。我们的付费会员已经包括国外内一流航空制造主机厂和研究所、知名民营企业和一线地方政府。我们也已和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开展了战略合作,帮助更多的企业获得资质、提升能力。

欢迎加入航空产业网企业会员!


企业注册邀请


 注册方法 

登陆www.chinaerospace.com

点击“注册-企业用户注册”

企业注册认证开放中

让您在15000+企业中获得机遇!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